泉州华侨职业中专学校“名师工作室”建设方案
为推进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步伐,充分发挥我校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打造教师优秀群体,塑造一批教育教学的带头人,学校决定建立名师工作室,成为教师研究的平台、成长的阶梯和引领辐射的中心。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促进学校内涵发展。通过建设和发展名师工作室,推进名师引领,立足实践反思,加强团队合作,加快优秀教师的发展,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优秀人才成长机制,进而培养出一批有鲜明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的职业学校专业领军人物和优秀骨干教师队伍,形成以名教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和专家型的教师研究、服务群体,促进产学研用的紧密结合,带动我校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建设目标
名师工作室,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有着共同研究方向和合作愿景的教师合作共同体,是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教科研基地和产学研的结合体。通过建设,使50%以上的专业建有名师工作室,努力实现“四个一”的目标。
1.培养一批名师。通过建设名师工作室,倡导名师教学,努力造就一批全市乃至全省职业教育名家、教学名师、学科专业带头人,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打造华职教育品牌。
2.带出一支团队。让有培养潜力的教师进入名师工作室学习和研究,加大培养力度,努力促使其向更高层次发展,培养一批名师后备梯队人选,力求在一定工作周期内使培养对象在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管理岗位上出经验,引领职业教育专业教学的发展。
3.形成一张网络。以名师工作室为基础,通过吸收外校成员、建立名师共同体、成立名师工作室联盟或名师工作室联席会议等形式,充分发挥名师在课堂教学、课改实验、课题研究、师资培养等方面的示范、指导、引领、辐射作用,使名师工作室成为优秀教师培养的发源地、优秀青年教师的集聚地和未来名师的孵化地。
4.产生一批成果。名师工作室要以一批科研成果或社会服务效益来形成自己的特色。以专利、教学设计、作品、课件、论文、课题、学术专著、教材等多种成果形式,破解教学实践中的难题,体现服务泉州经济转型升级的效果,形成良好的社会影响力。
三、组织机构
学校成立“名师工作室”领导机构
组长:陈志雄
副组长:许文忠 张 扬 吴鹏翔
成员:杨丽钦 吴敏玲 彭子建 陈亭兰 陈伯强 赵佳荣
各学科组长
四、名师工作室人员组成
1.领衔人
(1)条件
①具有高级教师或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称号的教师;
②热爱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乐于奉献,善于学习;
③理念先进,主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及研究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质量高;
④有一定的组织、管理和指导能力及强烈的自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发展的愿望等。
(2)产生
由符合条件的老师提出书面方案(开展项目、目标、内容、措施、成果等),学校组织专家对申请方案进行论证,综合考察后确定人选。
2、成员
(1)个人申报。名师工作室成员主要面向市、校级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及有发展潜力的教师,个人自主选择相关名师工作室,并向其领衔人书面申请;
(2)招聘考核。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对申请者进行考察,从中选聘3—6人成为工作室成员。
五、名教师工作室的运行机制
1、导师培养负责制
以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为导师,实行导师培养负责制,导师要为成员量身制订成长方案,促使其成长为在某一方面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名教师。
2、项目领衔制
工作室以领衔人专长为基础,以工作室群体成员智慧为依托,开展教育教学项目研究,每学期至少有一个研究项目,每月至少进行一次活动,包括上课、讲座、理论学习、专题沙龙等等。
3、成果输出制
项目研究成果应以论文、专著、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公开课等形式显现出来,并向外辐射、示范。每个工作室在工作周期内应培养出一定数量的骨干教师。
六、保障机制
1、制度保障。学校建立健全名师工作室建设制度、名师培养制度和有关考核制度,对名师工作室建设工作、对其主持人和成员的表现及成果进行考核鉴定,结果作为个人履职晋升、评定职称、推荐优秀的参考依据。要形成优胜劣汰机制,促进名师工作室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2、经费保障。名师工作室经费由启动经费和项目经费两部分组成,工作经费每年1万元,用于购买图书、活动费等。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每月三百元的工作补助。经评估考核,学校将对工作实绩显著的名师工作室及其成员给予表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