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科普
垃圾混置是垃圾,分类投放是资源。做好垃圾分类,不仅能减少环境污染,还能让可回收物变废为宝。目前我国普遍推行的是“四分类”法,将生活垃圾分为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每类都有明确的“识别标准”和“常见物品”,避开“想当然”的误区很重要。

垃圾分类不是“小题大做”,而是关系环境、资源和生活质量的关键举措,背后藏着3个不可忽视的价值:
减少环境污染:未分类的垃圾中,废电池、荧光灯管等“有害垃圾”会渗出重金属(如汞、镉)和有毒物质,污染土壤和地下水;厨余垃圾若和其他垃圾混放,会在填埋时产生大量甲烷(温室气体,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还会滋生细菌、散发恶臭。

让资源“循环重生”:1吨废纸可再造850公斤新纸,少砍17棵大树;1吨废塑料能回炼600公斤柴油;厨余垃圾经生物处理可变成有机肥料,让农田更肥沃——垃圾分类能让“垃圾”变回“资源”,减少对天然资源的开采。
降低处理成本:混放垃圾需要先人工分拣,增加处理耗时;而分类后的垃圾可直接针对性处理(如可回收物直接送往再生工厂,厨余垃圾集中堆肥),据统计,分类后的垃圾处理效率能提升40%以上,大幅降低社会成本。

让我们一起行动,用小小的分类举动,为地球减负,让资源循环!
闽公网安备35050202000004号